吴三桂被满门抄斩却跑掉个儿子,与陈圆圆隐居,如今后代超千人
“满门抄斩”四个字,康熙写起来只要朱笔一圈,可对一个家族来说,就是天塌了。1681年昆明城破,按官方剧本,吴三桂家该绝户了。偏偏300年后,贵州大山里蹦出一群姓马的,户口本上写着“汉族”,嘴里却嘟囔着“先祖是王爷”。这瓜谁不想啃两口?
“满门抄斩”四个字,康熙写起来只要朱笔一圈,可对一个家族来说,就是天塌了。1681年昆明城破,按官方剧本,吴三桂家该绝户了。偏偏300年后,贵州大山里蹦出一群姓马的,户口本上写着“汉族”,嘴里却嘟囔着“先祖是王爷”。这瓜谁不想啃两口?
昆明翠湖宾馆往北走三百米,拐进一条不起眼的上坡小道,本地人叫它“逼死坡”。2021年冬天,施工队挖下水道时铁锹“当啷”一声,带出一枚铜钱,正面“永历通宝”四个字被泥糊得只剩半边。考古队赶来,一口气筛出47枚铜钱、12片青花碗底,还有半截玉佩,刻着龙纹。省博的老
秋风萧瑟,残阳如血。城头上那面"周"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,却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。
清史专家李治亭教授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青石板上,这石板路显然刚被雨水冲刷过,滑腻异常。
雪片砸在“额驸府”的琉璃瓦上,发不出半点声响,只是堆积,堆积,仿佛要把整座府邸压垮。
最近,在写明末历史的时候,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,谁才是“亡明”的第一罪人。有人说是崇祯,也有人说是首辅魏藻德、陈演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,还有人说是洪承畴、吴三桂等叛明降清的将领。
“王爷,您安心去吧……” 陈策,四部将之首,双目赤红,声音沙哑。
2025年,越南河内大学办了个展览,展的是明代移民在泰国建的孔庙碑文,有学者突然问,要是1673年吴三桂没北上反清,而是带兵往南走,会不会在东南亚建个大汉帝国,这听着像小说,可其实是按真实地理和兵力算出来的。
倒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迁都南京,但一来大多数文官并不同意,二来崇祯也非常害怕后世清算他丢失北土的罪责。
1644年4月25日凌晨,崇祯皇帝把一根白绫搭上景山老槐树之前,北京城其实已经“死”了三天。2022年故宫西北角楼挖出的那层烧焦的木炭,碳14告诉我们的不是“李自成放火”,而是宫里人自己先点了火——树倒之前,根已先烂。
康熙二十年冬天,昆明城的战事终于结束。持续八年的三藩之乱,随吴世璠在五华山宫殿自尽而落幕。清军开始清理街道上的碎砖破瓦,押送一批批俘虏出城。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,清朝前后调集了四十万军队,最终收复了西南地区。
在中国历史语境中,“乱世”特指中央政权瓦解或完全失能、地方武装割据成势、大规模战乱持续频发、社会秩序彻底崩坏且人口锐减的特殊历史阶段。这类时期往往伴随民生凋敝与文明冲击,但也可能孕育制度变革与文化新生。以下是史学界公认的十大乱世,按时间顺序详细梳理:
《资治通鉴》有云:“满招损,谦受益,时乃天道。”人生如行路,需戒骄躁以稳脚步、审时势以明方向、思源恩以守本心。真正的处世智慧,不在于一时的得意或盲目的前行,而在于顺境中保持谦逊、变局中看清局势、成功时不忘根源。这不是怯懦的自抑,而是历经世事打磨的清醒,是让人生
导致吴三桂倒戈:吴三桂本在李自成招抚下有归降之意,听闻陈圆圆被刘宗敏掳走后,“冲冠一怒为红颜”,转而与清军联手。山海关是东北进入中原的重要关隘,战略位置极其重要。吴三桂手握山海关重兵,他的倒戈使李自成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。原本李自成只需应对山海关外的清军威胁,吴
寒风卷着碎雪扑进金蝉寺残破的殿门,刮在脸上如同钝刀子割肉。这座前朝古刹早已失了香火气,断壁残垣间蛛网垂挂,唯有正中那株虬曲的老梅树,枝头竟不合时宜地绽着几点猩红,像是凝固的血珠。吴三桂蟒袍外罩着玄色大氅,立在滴水檐下,铁青的面孔被檐角垂下的冰凌映得忽明忽暗。他
提到 “差一步统一”,最先想到的必是项羽。这位 “力能扛鼎” 的楚将,曾凭巨鹿之战一战封神 —— 率 5 万楚军破釜沉舟,打垮 40 万秦军主力,亲手终结了秦朝的统治。彼时的他,手握天下最精锐的军队,分封十八路诸侯时 “政由羽出”,连刘邦都得乖乖接受 “汉王”
历史长河从不是一条只知向前的坦途,有时它会因一个关键人物的荒唐决策、一场私心驱动的阴谋,突然拐进黑暗的支流。
但李自成最终也没能坐稳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十几年而得来的江山,因为他并没能成功招揽明朝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,当然其中原因很复杂,又牵扯到李自成的心腹大将刘宗敏、吴三桂的父亲吴襄、吴三桂的爱人陈圆圆等人,。
谁能说清什么时候一个王朝开始?有些说1644年,另外一些坚持1645年。那它又究竟在何时终结?有人指向1662年,还有人坚称1683年。皇帝到底几位?四个、五个,说法不一。明明当时所有人都认作是一个正统的朝代,转眼历史记忆里却漂浮成了一个模糊的影。南明,总被绕
他本可以改写历史,让大明改朝换代成为一段新的政权传奇。但当清军入关、吴三桂倒戈时,绝佳时机瞬间流逝。李自成也从“农村皇帝”变成“逃亡亡命者”,最终在九宫山死去。